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式 该课程因其以人性为核心,学员不仅在上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在销售...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式 该课程因其以人性为核心,学员不仅在上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在销售...
NLP专业教练 人生旅途上,也是一场一场的竞赛,如果像运动员一样,也有一位教练陪...
NLP专业执行师文凭课程(戴志强导师) NLP的学名是"神经语言程式学"。不管你从那一个角度看NLP,他...
XXX,女,汉族,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长相文静、标致,体重偏轻。学习成绩优秀,在校表现良好,无不良行为出现。说话声音柔和且语调低语速缓慢;走路速度快,总是急匆匆的样子。家庭属于普通工人,父母对其关心备至,但要求严格。她根据一个好朋友的建议到betway88体育咨询中心。她连自己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betway88体育问题,更不用说对被人承认了。她对寻求专业治疗帮助持有复杂心情,因为她从来没有做过。在她的观念中,一个人的隐私只能对父母、亲戚和朋友说,而不应与外人谈论。但是,最近她面临期末考试,整天极其紧张,以至于无法进行正常的复习,情绪极为低落,实在无法忍受,因此来寻求帮助。
问题评估
她的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症。她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就会失眠、食欲下降;在考前就会想象考试成绩会不理想,自己会发挥失常。在答卷过程中会出现严重手抖现象,有时根本无法继续答卷。在正规医院已经做过相关生理方面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另一个问题是社交恐怖症。她有一种持续、夸大的恐惧感,害怕出现与众目睽睽之下。由于她害怕自己可能做出很丢人的事情,因此,她极力逃避社交活动,也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在无法推脱的集体活动中,她总是沉默,不主动说一句话。
用行为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前的准备
我认为治疗是一件需要来访者和治疗者双方合作的事情,并非由治疗者做出决定,来访者被动接受。从治疗开始到结束,我将与XXX一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因此,首先要明确她是否有足够前来求助的动机以及她能否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而在治疗初始,我已经了解到,她来咨询有些勉强,是在好朋友的怂恿下才来的,所以,作为开始,我向她询问了一些问题:
咨询者:你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如何?
来访者:还好……
(看得出,她还有戒备betway88体育,不愿轻易暴露自己)
咨询者:你最希望在咨询中得到什么呢?
来访者:我不想生活在焦虑、紧张中,我想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生活;我想让大家喜欢我,我想向别人那样,自如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咨询者:嗯,我明白也理解你的心情,betway88体育咨询的目的也正是帮助你减轻或消除你的不适症状。你的症状是考试焦虑症和社交恐怖症的表现,这是一种适应不良行为,它不是由脑内损伤或体内的病理变化引起的,而是习得的结果。行为的习得和消除都有其自身规律性,了解了这些规律性,并照着规律去办,自然就容易多了。但是治疗需要你的配合,首先需要你把来这儿的目标具体化、特定化,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
来访者:哦……,我说我怎么是试着改了好多次,总是不见效,而且还感觉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原来是不得法呀!行,我听你的,只要能把我治好!
咨询者:不过,betway88体育咨询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而且同一种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效果会不同。对于你的症状,我将选用松弛疗法、系统脱敏、角色扮演等疗法。这些疗法都需要一定的耐心、毅力;我在每次咨询结束都会留一些作业,以巩固疗效。这些关键都在于你自己,你有信心坚持配合完成吗?
来访者:行!
这次对话,我主要是向她说明咨询的目的、方法和性质,向她提出要求,并指出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目的是让她对我的咨询有个大概的了解,以让她决定是否继续。因为只有来访者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并能和咨询者积极配合,咨询才能取得成功。
目标选择和决定治疗过程
她是带着笼统、模糊的目标来治疗的,因此,我首先必须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她将模糊的目标转变为有关她在想什么和在做什么的清晰表达。以下是第二次会谈:
(她低着头,脸憋得通红,手不知放到哪里,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咨询者:你似乎现在很紧张、很焦虑。
来访者:是呀!我们又要期末考试了,我好紧张!
咨询者:你紧张什么呢?
来访者:我怕我考不好;我怕我在考场又一次手抖;我怕我又因为手抖而失败……
咨询者:你没有复习充分吗?
来访者:不,我复习得很充分!可是就是因为复习的充分,而考试仍会因为手抖而失败,所以我才更紧张!
咨询者:这么说,你最担心、最害怕的是因为手抖而考试发挥失常了?
来访者:对!我真的好怕!我考试时手抖根本无法控制。没人能帮我!
咨询者:如果你愿意向我详细描述一下你最近一次考试时手抖的情景既感受,你肯定不会感到无助,这个主意怎么样?
来访者:好吧!其实就是在昨天,考微观经济学时就发生了这种事。当我坐到考场里、试卷还没发下来时,我就想起了以前考试手抖的情况,我真的好怕手又抖。因为微观经济学好难呀,题量又大,根本就容不得耽误时间。而且这门还四个学分,分数高低对奖学金影响很大的。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手千万不要抖,不要紧张。可是当卷子发下来,我刚刚写完姓名和学号,手就抖了起来,根本无法写字。我当时急得要命,都流出眼泪了,可是还得坚持答卷。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我的手抖程度才慢慢降下来,我只能用最简练的语言答题,以抢回耽误的时间。结果,试卷勉强答完……
我完全依靠来访者来寻找治疗的方向,从她那儿知道到底是哪个问题最引起她的不安。我直截了当地问她愿意做什么,而非在理论上推论隐含的含义。行为主义治疗方法,重视“怎么治疗”,而非“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病症”。
针对她的症状,我首先教她做松弛训练。在焦虑情景出现前就实行松弛训练,能抵制焦虑。具体方法是:坐在座位上,头向后靠,手自然下垂置于腿上,整个身体保持舒适、自然的姿势,使肌肉放松。与此同时,头脑不要思考其他的事情,默默地重复一个音、词或想象一个安静、惬意的景色,以促使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性思维,转化成有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思维。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我要求来访者每天做一次,每次20分钟,目的是减少来访者压力。我还告诉来访者,这种训练不是一种必须做得完美的任务,而是一个使生活更轻松的手段。
由会谈可知来访者的焦虑对象主要是考场,因此不必建立焦虑等级表,可直接进行系统脱敏训练。脱敏的程序是将不相容的、对立的刺激与反应结合在一起构成,将放松练习和想象一个愉快情景加上引起焦虑的各种情景相互配对,直至激起焦虑的刺激逐渐失去效力。我先让来访者闭目想象一个宁静、放松的场景。她想象的是秋日的枫林:树上枫叶金灿灿的一片,地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小鸟在枝头啾啾地唱着歌,她轻轻的在落叶上走过,发出吱吱的声音……。
“你现在是不是很放松,心情很轻快?”她闭着眼睛点点头。
“下面把场景切换到考场,监考老师拿着厚厚的一叠卷子走了进来……,你看到了吗?”
“没,还没有……”
“我知道这很困难,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再试试……”过了好一会儿,她点点头。
“现在你感觉如何?”
“我好怕,我的心快要跳出来了……我的手要抖了……”
“好,现在再把场景切换到枫树林……,你看到了满树的红叶,听到了小鸟在唱歌,你的心情慢慢的放松……,你现在还感到焦虑吗?”她摇摇头。
“请继续想象考场中的场景……”她点头示意。
“你紧张吗?”她仍点头。
“把头脑中的场景在切换到枫树林里,全身放松……”。这样,经过十几次这样的想象――放松反复交替之后,来访者示意,再想象考场中的场景不会像以前那么焦虑了。我还告诉来访者,现在再坐到考场里就不会像以前那么焦虑了,万一还有些紧张,就运用这种想象――放松反复交替的方法。
由于来访者咨询期间恰逢其面临期末考试周,几乎每天都不断经历考试,这恰恰给检验咨询效果提供了实践机会。来访者反馈称考场焦虑大大减轻,虽然有时仍会不大自在,但随着答题的不断进行,焦虑会慢慢消失,不会影响正常的答卷。疗程之外经历的情绪体验大大增强了来访者的信心。
接下来,她主动向我提起了她的第二个问题――社交恐怖。她要回忆童年经历,但我作为一个行为主义咨询人员,对回忆童年经历并不感兴趣,对寻找它目前社交恐怖的原因也不感兴趣。相反,我要求她回顾近来交往中感到困难的事,并描述当时的情景。
来访者:最近一直困扰我的是我的情感问题。我一个人身在异地求学,很孤独。我很想有个男朋友。我们班上有一个男生,他和我从初中就在一个学校读书,大学又一块儿考到这儿,算是有缘吧!他人很好,对我也很关心,我真的很喜欢他。我想对他表白,可是又怕,心里很矛盾。结果这几天都不敢正眼看他。我还觉得同学们好像都知道了我的心思。我好怕,连和同学说话都不敢了。
咨询者:你怕他什么呢?怕他拒绝你,还是怕他一旦表示也喜欢你,你们俩儿交往下去,他会发现你很多缺点,你会很没面子?
来访者:(她的脸红红的)两者都有。我既怕他拒绝我,又怕他接受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已经指出了她社交恐怖的特定问题,接着我和她讨论她自己的期望及她的自我对话如何影响她的恐惧,并拟定咨询方案。
咨询者:你还没有试过对他表白,对吗?这一切还只是你想象的结果,不是吗?你已经说过,他人很好,对你也很好,并且你们已经在一起学习七年多了,你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看得出他对你也不是没有好感,对吧?你在没有表白前,就设想各种不好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在对自己说“不”了。……
我针对她性格内向的特点,首先帮她寻找了一些替代行为,避免直接跟那个同学说“我喜欢你”(如,让她通过对他生活中细节的关心,通过赠送生日礼物,通过谈话时的姿势语言和表情等),并和她分析了可能的结果。咨询时提供了一个中性的场所,使来访者能够无风险的练习新行为。而这种新行为的练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角色扮演的技术。首先,我扮演她喜欢的男生,让她想象真实情景,与我交往。开始时,她还是唯唯诺诺,很紧张,但随着练习的进行,她后来已经能够在“我”面前自如的交谈。我为了让她进一步掌握交往技巧,随后,我又扮演她,而让她扮演那位男生。一方面让她体会那位男生可能产生的情绪,另一方面又我向她提供直接模仿的机会,以期望她也能实践。为了让她能将咨询室内取得的成果扩大到真实社交场合,我鼓励她多与那位男生交往(那时正值暑假期间),利用一切实践机会。我还向她推荐一些有关社交技巧的书籍,希望她能在家多自学,不断提高,进一步将与那位男生交往的成果经验扩大到更大的领域。
总结性评述
咨询主要针对来访者的两个问题――考试焦虑和社交恐怖,采用了行为治疗思想,运用松弛训练、系统脱敏、角色扮演等具体技巧完成。来访者经过咨询,考试焦虑、特别是手抖现象大大减轻,也能与自己喜欢的男生正常交往,对集体活动的恐怖也有减轻。这次咨询的经验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在实行正式咨询前,必须保证来访者有强烈的求助动机。虽然行为治疗主要有咨询者拟定治疗方案,但改变的重担完全由来访者承担,只有来访者积极配合,改变才有可能。
2、 行为治疗必须把笼统、模糊的目标转变为具体、特定的目标,而这一过程主要由咨询者提问、来访者语言表达来完成。只有有了特定的目标,才能拟定具体治疗方案。
3、 行为治疗中,问题评估很重要。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线资料,使后来的治疗效果评估有据可依。另外,在治疗中还要注意来访者的反馈,检验治疗方案是否恰当,以期及时调整。
4、 行为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折衷才能治疗有效,重点集中在外显行为的改变,也包括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时必须先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否则可能会失败。
5、 咨询者和来访者对治疗抱有现实的期望很重要。永久的改变不会立刻出现,美满的生活是一个人终生的过程,因此,在本次咨询效果评估方面只能说“焦虑大大减轻”、“社交恐惧有所减缓”。
理性――情绪疗法(RET)
理性――情绪疗法的假设是:人们不会受童年时期(从他们的家庭和文化)习得的不现实和非逻辑的准则所困扰;对这些准则和价值以及生命中发生的不幸事件“创造性”地加工成教条式的、严格的“必须”和命令,很大程度上才是困扰他们自己的原因。
理性――情绪疗法主张找到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并指明它们与困扰情绪之间的关系,通过辩论帮助来访者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因此,整个咨询过程,主要靠来访者和咨询者之间的对话来维系。也正因为此,下文也主要采用对话记录的方式来介绍如何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解决来访者的考试焦虑问题。
找出困扰情绪
咨询者:你能向我描述一下你最近的一次考试时的感受吗?说说你当时实际做了些什么。
(我想知道困扰她的情绪、行为及它们的引发因素)
来访者:我现在一进考场就害怕、紧张,心怦怦跳得厉害。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次一定不要手抖,一定不要紧张,一定要正常发挥”,可是,卷子发下来后,我刚写了姓名、学号,手就像筛子一样抖了起来,根本法控制。我跟紧张得不得了,只能慢慢写,字难看极了!大约过了十分钟,手抖的程度才慢慢缓和下来。
咨询者:你说你一进考场就害怕,你害怕什么呢?听你的描述,似乎是害怕手抖,害怕紧张?
来访者:嗯……大概是吧!
咨询者:你还记得第一次考试时手抖的情景吗?
来访者:当然记得。那时上学期期末考试(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正规考试),考第一门的时候。那门我真的复习的很充分。拿到试卷,我发现试题虽然有些难度,但动动脑筋做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我很顺利地答着……当我答到最后一道分析题时,我兴奋的下意识的看了看手表:哇,只有十五分钟了!这是我发现旁边的几位同学都答完了。他们没有我学得好,怎么比我答得快?我这次怎么答得这么慢?望着留了整一页的答题处,我不由得怀疑起来:我还能答完吗?我得快点儿!一边想一边写……我发现自己的手不听使唤了,它开始抖了起来。我极力的控制它,让她不抖,可是它反而都得更厉害了。这是写出的字已经不成字了,后来干脆就写不出来字了。看这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不得不走向讲台跟老师说明情况,想让老师给我延长几分钟。可是老师不答应,他让我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我只能继续答。这时的手却不像刚才抖得那么厉害了,我勉强答完试卷。但是不管怎么说,手抖都耽误了我宝贵的答题时间,打断了我原本流畅的思路,我那次考试没有发挥出我正常的水平。那可是我入学以来的第一场考试呀!
咨询者:自从那次考试过后,你每次考试手都抖,是吗?
来访者:嗯。
咨询者:那你的手是不是在整个考试过程中都抖呢?
来访者:不是,每次都是后来写着写着,手就逐渐不抖了。
咨询者:对啦!你看,你写着写着手就不抖了,你还担心什么呢?
来访者:我担心我的手在一开始答卷时会抖呀!
咨询者:可是你的担心有用吗?想想看,你每次考试前都那么害怕,还不断暗示自己,“手千万不要抖”之类的话,可是你的手还是不可避免的抖了,对不对?(她点了点头)我想是这样的。你第一次手抖是在看表后,你发现时间不够用,很着急;而恰恰是在那时,你已经全神贯注的答了1小时15分的试卷,你的手已经相当疲劳了。忽然的过度紧张、焦虑就会加重你的神经的紧张程度,所以你的手会抖。至于后来,你已经说过,有了第一次手抖的经历后,你很害怕、苦恼、忧心忡忡,并担心手抖会无限的延续下去。这种betway88体育体验使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手抖这一行为及其感受,使手抖和焦虑的betway88体育得到强化。而这种不良感受更加敏感和固定的结果,则会是注意力反过来更加集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焦虑和手抖的症状都会更加明显。
来访者:好像,好像真的是这样!我一味地告诉自己“手千万不要抖’,实际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手抖这一事实上。
咨询者:对呀,所以焦虑、担心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它只会加重你的紧张、手抖!尤其是你那“手千万不要抖”的暗示,更要不得!
咨询者通过分析紧张和手抖之间的关系,向来访者说明困扰她的紧张情绪是不必要且有害的。接着就要挖掘她的不合理信念。
找出不合理信念
咨询者:我们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时,也会紧张,出现手抖的现象――这是很普遍的,是要我们不太在意,过一会儿演讲就会进入状态。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要求“手千万不要抖”。
来访者:可是你知道吗,手抖是要耽误时间、打断答卷思路的,这样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而我必须考得很好,我要得奖学金……
由此,我发现了来访者的问题所在:
1.不合理信念:必须考得很好―― 手抖
2.紧张――对紧张的紧张
3.一定要比别人学的用功 ――恐惧
由于我已经向她讲清了紧张和手抖以及手抖和恐惧的关系,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向她指出她固有的不合理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及其与合理信念的区别。
如果她把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仅仅当作爱好,就不会陷入困境,因为作为爱好的事情,弹性很大,能做一些妥协。在合理信念的指导下,得到的是挫折、勤奋的健康感受。但是她有一种(也许是先天的)前列倾向,把有些重要的价值观教条化,得出以下结论:“我必须考得很好,我一定要比别人学的用功”。在这些堂而皇之的、完美主义的命令指导下,她把她的那些合理的、通常也是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准则转变成为绝对主义者的“必须”,从而她几乎不可避免的使自己焦虑、抑郁。并且,当她这样时,便因此不合理的使自己不安。她强烈而愚蠢的告诉自己“我一定不要紧张”,而不是说“如何使自己不紧张”――因自己紧张而紧张,不清楚地意识到正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导致了这些症状。